避雷针的原理就是尖端放电。
一个带电导体表面的符近的电场强度,取决于其表面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越小(就是越尖),电场强度就越大,当电场强度大到一定程度,空气分子或其它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拉出来,电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加速运动,当高速电子与其它原子碰撞,就会撞出电子并释放出能量,这样电子就会越来越多,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大量电子,释放出大量能量。这就是放电现象。
避雷针就是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有尖端的导体,当有带电云时,导体就感应带电,在其尖端就会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
提前预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预放电避雷针由截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的防雷保护装置。截闪器安装在构架上并高于被保护物,用于拦截雷击使之不落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释放到地中。
当雷电云层形成时,云层与地面之间产生一个电场,此电场强度可达到10kV/m甚至更高。从而使地面凸起部分或金属部件上开始出现电晕放电。当雷电云层内部形成一个下行先导时,闪电电击便开始了。下行先导电荷以阶梯形式向地面移动。当下行先导接近地面时,会从地面较突出的部分发出向上的迎面先导。当迎面先导与下行先导相遇时,就产生了强烈的“中和”过程,出现极大的电流(数十到数百千安),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伴随着出现雷鸣和闪光。地面上的其它建筑物可能会生成好几个迎面先导。与下行先导会合的*个迎面先导决定了闪电雷击的地点。提前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是产生一个比普通避雷针更快的迎面先导。在自然的迎面先导形成前,提前放电避雷针会产生一个先导,迅速地向雷电方向传播直至捕获雷电,并将其导入大地。实验室中证实:比普通针更早产生迎面先导的这个启动抢先时间称为△T,赋予了提前放电避雷针更加有效的防雷保护功能。
现在预放电避雷针是以法国出台的标准为指导,但是IEC没有通过"提前(预)放电"提议,所以提 杜尔梅森提前放电避雷针前(预)放电还是个国际未能介定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销售及用户的使用。
以上便是关于预放电避雷针的原理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将之应用在生活中,同时更好的将之运用在生活中。